體感人生《竊聽風雲》

即使目的迥異,電影和竊聽跟監在談的都是一種虛擬的人生體驗,感知當事人的想法與行為,揣摩越深,便有了更換人生的念頭。知難行易、知易行難,橫豎別人都看不到,道德操守就像吹在天空中的泡泡一樣,稍縱即破,界限自然模糊。
《竊聽風雲》裡打破規矩的就是劉青雲、古天樂和吳彥祖,他們三人隸屬情報科,被借調到商業罪犯調查科去追查一家上市公司,因為涉嫌內線交易,便要深入企業內部竊取機密資料。
劉青雲是小組的頭兒,卻是顆悶葫蘆,不愛說話甚麼事都收在眼皮子底下;古天樂看起來一身暴躁脾氣,外強中乾的類型,遇事反而甚麼都不能決定;吳彥祖是頭年青菜鳥,可攀上企業家千金,最早有機會出人頭地。
《竊聽風雲》前半段講了兩件事,一個偷錢、一個偷人。收到穩賺不賠的內線消息,你玩不玩? 古天樂為了家裡老小,傾家蕩產撩下去,吳彥祖不想處處受制於人,野心大玩得更大。錢好偷,感情事兒還得要兩情相悅,可強求不來,但是就技術層面上來講,劉青雲的確是偷了上司的老婆(張靜初)。
相同的是,他們都被套牢了。
偷雞不著蝕把米,一大筆錢扔進股市,公司單日漲幅過度被迫停止交易,搞得兩人水深火熱;悶葫蘆在上司與愛人之間天人交戰,抱著敢作不敢當的矛盾。走一步錯一步,劉青雲的問題在於偷兒久了,沒有踏出化暗為明的勇氣;錢的摟子越捅越大,引來警察內部調查,更為此涉入殺人案件當中。事情來的像滾雪球似的,一發不能收拾。
電影以情報跟監作引,談的是地狹人稠的香港,為錢汲汲營營的奔忙窘態。當三人在證券交易所看著交易指數,從停盤到翻漲,跳動的虛擬數字時時刻刻牽動著股民心境,一會兒變成區域性的歡聲雷動,小道消息四處流竄,散戶一屁股地跟進,顯見香港人為錢而忙的瘋狂。
電影後半段,金錢遊戲變成金錢煉獄,道德操守規勸太慢、愛情告白表述無用,自此誰都別想清白脫身。劉青雲此時便有了指標性意涵,與古、吳兩人不同,劉青雲對股票金錢始終保持冷靜態度,(莫非只好女色),他現身在交易所讓人想起叱吒風雲的電視影集《大時代》,劇中人物為股票、為錢,爭奪的傾家蕩產破人亡,不是遭到暗殺,便是跳樓身亡。兩廂今昔對比,劉青雲從瘋傻到冷眼,多了不勝唏噓的計較,想挽救已經太遲,接下來的答案自然昭然若揭。
等到三人費盡千辛萬苦終於兌現離開,股票驟跌,同處的股友墜樓身旁,他們才意識到這場金錢遊戲,早已經迷醉人而不能自己,他們的行動早被真正幕後大老闆所注意到,(莫非丁蟹招魂惹禍),跟監別人卻不知螳螂捕蟬黃雀在後,想要抽身,早是越陷越深,招來橫禍。
劉青雲在戲中表現沉著,變化有致,尤其一場與張靜初的求婚戲碼,反過來利用家中竊聽限制,兩人隔著玻璃相望訴情衷,此時無聲更有聲,卻最能道出愛情箴言。兩人情緒收放自如、跌宕層次,實在舒坦;反倒是古天樂和吳彥祖兩人,只得威猛一半,古天樂性格大起大落,後半段情緒過分氾濫,反而不知道怎麼收回來。吳彥祖表露深沉心機,顯然道行不夠,最後落得草草收場,實屬當然。
世上不論甚麼,自然有一股更大的引力在牽動著,來來往往在體感的虛擬世界中汲汲營營,千算萬算,最終仍掙得落寞下場,拿不回帶不走,豈不可憐?
電影有時候未必是一枚真理的鏡子,魔力的背後自有龐大商業機制運作。觀眾癮足酣飽走出戲院,還以為位在食物鏈消費頂層同時,豈知一層又一層剝削背後,大老闆的源頭,難道不是驅使我們(心甘情願地)掏出荷包的片商了。